铜川市财政局

铜川市财政局

铜川市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7-02-21 10:08

来源:王鑫

【字体:

打印全文

——2017年2月14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铜川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铜川市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0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0.0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8804万元,完成年调整预算的94.6%,较上年下降8.8%;非税收入完成962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7%,较上年下降4.6%,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44.76%,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财政支出完成970092万元,较上年增支71469万元,较上年增长8%(详见附表2)。

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44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176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较上年下降8.8 %;非税收入完成396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较上年增长2.3%。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15086万元,较上年增长2%(详见附表4)。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22004万元,较上年下降62.7 %,全市基金支出43224万元,较上年下降45.7%,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较上年大幅减少。

2016年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7835万元,较上年下降85.3%,市本级基金支出14432万元,较上年下降44.8 %。

(三)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6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30万元,较年初预算增收3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630万元。

(四)2016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969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8280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2498万元,减去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9208万元,累计结余93290万元。

(五)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多供给,财政收支增减有方。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和传统产业税收贡献锐减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税收收入大幅回落,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我市及时调整了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夯实了收入基础,收入质量得到提升。收入虽然调整,但支出保障有力,通过争取中省补助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全市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7.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较上年增支7.15亿元,增长8%,增幅位居全省第四位。一是加大力度向上争取资金保供给,全年共落实各类补助资金68.01亿元,较上年增长6.6%;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78亿元,较上年增加1.08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二是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各级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全年共清理盘活存量资金31.34亿元,统筹用于转型发展过程中急需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三是重点增支政策足额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财政补助到位,机关和事业单位个人调资政策全部兑现到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住房补贴发放到位。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到位,拨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村干部补贴经费1883万元,较上年增加851万元;四是“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有关精神,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全市和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分别较上年下降22%和33%。

2.促转型,支持发展措施有力。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促进工业提质增效10条措施,全面落实取消、停征、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企业减税让利政策,主动服务“四百”投资促进行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支持园区和重点产业建设。拨付2.25亿元用于园区、景区、新区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拨付3000万元用于工业稳增长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激励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全年兑现落实退税3420万元,通过暂免征收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以及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为企业减负2884万元。落实好降成本有关政策措施,对规上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50%的财政贴息,为企业“输血降压”;三是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总税负由试点前的3.77%降至试点后的2.48%,总体税负下降34.26%。全年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8039万元。

3.惠民生,百姓福祉明显改善。“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最大限度的保障民生,全年民生领域支出77.65亿元,较上年增加4.64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0.05%,让百姓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教育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全年教育累计支出18.88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支持新建续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提升了62所薄弱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政策,惠及学生1.7余万名。支持教育扶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向新入学的家庭困难大学生发放一次性扶贫助学补助,为600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二是强力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拨付1.3亿元用于全民健身馆、孙思邈纪念馆、铜川大剧院、市体育馆等重点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拨付9995万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旅游宣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拨付1140万元用于全市54个文化场馆和社区文化中心免费开放。购买公共演出服务400场次,不断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三是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十二连涨”,持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拨付4354万元用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分担,拨付2.17亿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83亿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304万元,拨付市属关闭破产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费2362万元。拨付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资金2.36亿元,受益群众62.2万人;五是积极落实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各项政策。拨付城乡低保及五保资金2.49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226万元,城乡临时救助资金1279万元,全力支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六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拨付3.9亿元用于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市级直管公房维修改造。筹集9160万元用于保障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拨付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3000万元。拨付1.23亿元支持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七是大力支持地质灾害搬迁和移民搬迁工作。拨付1400万元用于王益区搬迁安置,提前两年完成了485户1797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工作。拨付2200万元用于全市脱贫和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八是加大宜居城市建设支持力度。拨付5000万元用于漆水河、沮河综合整治,打造贯通南北市区的绿色长廊。拨付2000万元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拨付2300万元支持南北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运营,拨付720万元支持“四创”工作顺利开展,人居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4.助脱贫,支农惠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12.9亿元,较上年增长12.8%。一是围绕精准脱贫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指导意见》、《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利用PPP模式推动扶贫易地搬迁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严格按照财政收入的2%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42万元,压缩上年“三公”经费1039万投入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不断拓宽脱贫致富新路子;二是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作用,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编制完成《铜川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拨付7059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6个,拨付1325万元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拨付3131万元支持一事一议特惠制项目62个;三是加快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拨付2911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拨付4302万元支持林业发展,拨付3755万元支持小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拨付2403万元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和引提调水工程,拨付435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生产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796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及深松整地补贴资金1400万元,拨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94万元,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森林管护员,切实提高了农民收益;五是深化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工作。发放财政惠民补贴资金25.83亿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贴息贷款9843万元,贴息176.5万元,为困难群众创业致富提供资金支持。

5.勇创新,突破瓶颈追赶超越。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上下真功夫,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着力补短板、解难题。一是财源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印发了加强财源建设实施意见、财源建设激励考评办法、财源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了“抓收入稳税基促财源”调研活动,编制了财源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和三项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财源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引领;二是财经发展基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空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风险控制、滚动使用”的原则,设立了首期规模27亿元的铜川财经发展基金,积极参与全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和产业发展,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蓄新动能。制定出台了全市PPP项目内部操作流程和奖补政策,建立了PPP项目专家咨询库,在已经公布的三批国家级PPP示范项目中,我市8个项目入围,占到全省示范项目的三分之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四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实现新跨越。全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典型示范项目31个,拨付综合奖励资金3.26亿元。通过加强监测管理,严控能耗污染,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得到了国家考核组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格次;五是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编制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方案》,通过了财政部等三部委对我市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地考察和项目论证,顺利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对于全面提升我市环境承载力,加速推进铜川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6.抓改革,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多点发力。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收入、支出和政府债务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对市级91个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全面公开,并将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实现了依法行政、阳光理财;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拨付2554万元用于14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积极在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试点,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三是综合治税不断深化。积极贯彻“放管服”相关要求,联合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建成铜川市财税服务大厅,实现了涉税信息互通共享、纳税流程便捷规范、纳税成本大幅下降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全市财税工作的融合发展,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四是财政内部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制定了8个内部风险管理办法,规范了56个操作规程,对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以制度建设将防控廉政风险工作和内部管理水平推向新高点;五是财政投资评审富有成效。创新财政评审机制,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评审,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49个,审减资金2.01亿元,平均审减率18.85%,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六是会计基础管理稳步提升。开展全市会计领军人才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和行政事业单位代理记账服务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会计领军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73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七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保值增值。通过网络竞价拍卖公务用车197辆,总成交价款881万元,溢价97%。组织全市范围内28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110家单位办理资产调拨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处置收益全部缴入国库;八是政府采购规范透明。全年共办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161笔,支付资金1421万元,节约资金191万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确保政府采购高效透明。

2016年,虽然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各项重点工作完成较好,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重点行业税收下降,“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影响较大,支撑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点税源有限,组织收入压力大;财政民生支出基数大、刚性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增长较快,财政保平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进度不够均衡,部门存量资金结余量大,预算绩效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收入合理增长,不断提高收入质量;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政策、重点改革和重大项目需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支出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7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安排原则: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三保三压”。“三保”:一是保民生,优先保障已有民生政策落实到位;二是保运转,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等基本支出,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三是保发展,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改革需要。“三压”:一是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二是压缩非公共财政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在必保的公共事业领域,切实减轻财政额外负担;三是压缩非预算支出,精细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原则上没有纳入预算的支出项目不得另外安排资金。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3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7%,加上上级的各项补助及转移支付600603万元和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调入预算财力24000万元,减去部门经费上划1717万元后,全市总财力为852886万元,剔除中省预下专项转移支付295706万元后,当年新增财力6751万元。

201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5288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5085万元,国防支出112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5535万元,教育支出15090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36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5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18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291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256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1137万元,农林水支出11830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76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509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641万元,金融支出576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427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865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231万元,预备费支出1039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3423万元,其他支出19112万元。

(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00万元,较上年增长7%,加上中省补助收入60060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929万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调入2400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717万元和补助下级支出470715万元,2017年市本级当年的总财力为251900万元,剔除中省预下专项转移支付45145万元后,当年新增财力910万元。

201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519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770万元,国防支出101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3739万元,教育支出 1705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10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55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18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21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94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1339万元,农林水支出1623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49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838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510万元,金融支出576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45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36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147万元,预备费支出4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1000万元,其他支出4808万元。

2017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1548万元,较上年年初预算下降15.9%,其中:因公出国费50万元,较上年下降12.3%;公务用车运行费1134万元,下降8.7%;公务接待费364万元,下降31.6%。

(三)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7903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64.1%,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7903万元,较上年预算数下降74.1%,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较多,加之从2017年起,按照中省规定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同比下降(下同)。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638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28%。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5638万元,较上年预算数下降78.2%。

(四)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根据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企业范围及其预计税后利润等测算,2017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5200万元,较上年预算数减少400万元,下降7.1%。2017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5200万元,主要用于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72265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158919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3346万元。

三、2017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提质增量聚财力。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态和走向,深入开展税源分析,夯实收入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加强税收征管,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各项措施,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力抓好财源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兑现财源建设激励考评结果,充分发挥财源建设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收入规模、质量的双提升。认真研究中省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向,积极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调整结构优支出,统筹财力保重点。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提高预算执行率和均衡度。加强财政资金事前评审和绩效评价,建立资金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挤出更多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三)多措并举促转型,全力以赴稳增长。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推动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扶持、由资金扶持向机制引导转变。充分放大财经发展基金乘数效应,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夯实财源基础,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转型基础。通过采取PPP模式、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助力“四个铜川”建设。二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统筹公共预算与基金预算、中省与地方、政府债券与基本建设等各种政府性专项资金,全力支持“五个一”工程。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工业发展资金和项目前期费的引导作用,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执行好中省结构性减税各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支持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千方百计保民生,更多成果惠百姓。从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出发,系统梳理民生政策,财政支持民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补好民生短板,做好民生托底。多方筹措资金,重点支持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确保民生工作在新常态下提质不减量。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保持就业稳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拨款、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支持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和“全景铜川”建设,加快全民健身馆、铜川大剧院、铜川工人文化宫等重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

(五)精准施策助脱贫,修复生态优环境。按照年增长20%足额落实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支持精准扶贫,加快精准脱贫。按照“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思路,引导区县整合涉农资金,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大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移民搬迁脱贫、教育脱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和健康扶贫。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快推进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41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规划、宜居建设、环境提升、产业支撑、文明建设五大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全面完成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实现国家考核三连优,巩固示范成果,打造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典范城市。抓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漆水河、沮河流域治理、赵氏河生态修复、照金片区生态修复以及“三道桥”废弃矿山治理等项目,全面提升环境承载力。

(六)持之以恒抓改革,加强管理提绩效。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在体制机制、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理财思路、风险防范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按照中省改革要求,制定我市各级财政间事权划分原则,科学界定市对区县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规范市级预算分配,集中财力保证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按照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拓展预决算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完善公开的方式方法。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基层财政财务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财政支出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控制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策划包装实施一批PPP项目,力争全年入库项目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强化财政内部管理促规范,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到财政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更加安全规范。

各位代表,2017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人代会的各项决议,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件:2016年铜川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表

[编辑: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